私车公用背后基层干部的双重压力:经济损失、心态失衡
今天有朋友吐槽,说是为了开展一项专项整治工作,自己转了十几个村,累的筋疲力尽不说,最无奈的是自己中秋假期刚洗干净的车,里外又为了“大花脸”。
作为没有车补的基层事业编制人员,对“私车公用”、“同岗不同酬”的情况非常郁闷。
对于朋友的遭遇,既深感同情,同时也反映出私车公用的问题对基层干部造成的困扰,这一困扰既有经济层面的,也有心态方面的,相信看完之后各位朋友应当深有体会。
———————————————————————————————
经济压力是最直接的困扰。
不管是公务员和事业编,在私车公用的问题上,造成的经济困扰是相同的,油费、电费、保养费,以及碰撞剐蹭后的维修费、上涨的保险费等等。而在不同点上,里面的因素就多了。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小A在城区的县直部门工作,接到开会通知后到达会场开车仅需5分钟;小C在偏远乡镇工作,到达会场则需要45分钟,差出来的40分钟,长此以往,不管是消耗油还是电,总归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同时,由于行驶里程的原因,距离越远、用车越多导致里程增加,因此车辆的保养频次也需要增加。对小A来说可能半年保养一次即可,对小C来说,一个月必须去保养一次否则增加了驾驶风险,这些都是地理位置带来的经济压力差异。此外,还有干部为了出行省钱,额外买了便宜的新能源汽车,购车费也成为一笔计划外的经济支出。
其次在编制政策上,主要就是公务员和事业编之间的车补差异。“蚊子再小也是肉”,同样是私车公用,同样是避不开的出行工作,公务员每个月能领取五六百块钱,这是普惠性的政策,起码能回点血。但是,由于现在地方财政不好,听说有些地区的公务员车补已经暂停发放,延后补齐。对事业编制人员来说,虽然许多地方推出了基层事业编制落实车补的政策,比如甘肃省推进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实施方案,强调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乡镇公务员标准对在乡镇工作的事业编制干部发放交通补贴。除此之外,据了解还有广西北海、河南焦作、湖南桂阳等地也有相关举措,但是各地区具体落实情况如何,可能还是看当地的实际状况。除此之外,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域,基层事业编制干部的车补落实情况,可能在落实上较难到位。
最后在报销问题上,虽然有相关部门发布的指导案例,“私车公养”并非全部违纪,县乡基层人员下村入户车补超出,可按规定予以补助,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许多地区严格把握“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标准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所以在给予基层干部的私车补助上,经常慎之又慎、难上加难,导致私车公用的经济压力难以更好的缓解。
———————————————————————————————
心理失衡会造成精神方面的困扰。
我们的基层干部绝大多数都是讲大局、懂奉献、知感恩的,为了干好工作,需要投入私家车时也是毫不犹豫,毕竟在许多人看来,这也算是回馈组织培养的一个方式。
但是,许多基层干部之所以在私车公用上有怨言,更多的还是因为客观上导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导致基层干部心理失衡。
在公务车辆资源配置上,不管是乡镇还是县直部门,都是秉持着领导和重大事件优先的原则,一般工作人员审批用车会面临严格又漫长的审核程序,加之现在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数量,绝大部分单位的公务员车辆资源很紧张,甚至除了一把手以外,其他班子成员的公务出行都不能保障。资源配置上“一碗水端不平”,让许多干部感到心理失衡。
在混岗不同酬的问题上,基层的工作比如环保、人居环境整治等等工作,都是需要集中力量干大事,不可能分的那么清楚,需要一起承担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单位里公务员数量少、事业编人员多,许多事业编人员承受了和公务员一样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压力,但是在车补问题上却没有和公务员享受一样的待遇,这也让许多人员感到沮丧。
在对干部的关心关爱上,许多单位并没有重视私车公用对干部造成的困扰,或者说无力解决只能装作视而不见,然而私车公用不应当视为理所当然,在摊派工作需要干部出车时甚至没有语言上的抚慰和关照,许多干部的车辆因公务出现事故状况也难以得到相关补偿,导致做了奉献的干部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回馈,也让工作人员感受到价值感的缺失。
———————————————————————————————
其实实话实说,私车公用现象泛滥很多时候也是无奈之举,最主要的还是财政压力,在当下大环境不好、提倡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政府大量购置公务用车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许多地区的,算上教师群体,事业编制人员数量庞大,全部落实车补也是不小的支出,当下许多地方保障工资都困难,更别说额外的补贴补助。同时,在政策的制定上,上级没有明确的指示要求和安排部署,本部门单位不可能制定“土政策”,冒着违法违规的风险去为工作人员谋福利,暂且不论资金从哪里来,单说因此受到处分损害形象,就已经得不偿失。此外,在对干部的标准要求上,讲大局、讲奉献是重要的原则,如果连自己的私家车都不愿意贡献给工作,怎么体现自己的高风亮节。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不能让基层干部“流血又流泪”,许多地方的良好探索也是侧面反映,上级部门早已关注到这一问题,并愿意拿出解决的诚意和态度。在解决私车公用、保障基层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既需要出台政策制度,提供法理支持;也需要落实到位,在资金发放、用车审批等方面关注基层利益,增加基层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更需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加对基层干部的关怀力度,切实做到减负增效,才能通过解决各项后顾之忧,让基层干部放心放手去做事,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也希望广大基层干部,不要因此而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打铁还需自身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是我们前行发展的主基调。
各位朋友,不知道你们当地“私车公用”的压力有没有得到缓解,或者是出台了相关的好的补助补贴政策,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